当前位置: 首页> betway.cn > 保卫处> 工作动态> 正文
学院OA办公系统| 新生报到| 缴费入口| 一站式服务大厅
|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betway.cn > 保卫处> 工作动态> 正文
betway.cn betway.cn 教学、教辅机构

全省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培训

日期:2017-09-28 来源:

全省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培训

近年来, 学院始终本着“珍爱生命、拒绝毒品、防毒反毒、人人有责、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四禁并举、堵源截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促进省级文明单位建设”的方针,以提高师生“识毒、拒毒、防毒、禁毒”能力为目标,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制度建设步伐,完善硬件设施设备,毒品预防教育示范院校创建各项任务逐步落实,实现了“无毒校园”的建设。2017年9月18日至9月23日,学院接到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通知,安排保卫处副处长郝昭、实习老师钱文坤,于甘肃警察学院参加了为期6天的全省第37期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师资培训班学习,培训人员为中小学、高校老师,共计140余名。以下是这次培训的总结。

一、专家讲座

1.甘肃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总队长李红斌讲座,主题为:“毒情形式”

2.甘肃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科长张毅讲座,主题为:“毒品预防教育”

3.甘肃警察学院侦查系讲师讲座,主题为:“毒品基础知识”

4.兰州市强戒所副所长、博士讲座,主题为:“成瘾的脑本质和预防策略”

5.甘肃省疾病控制中心性艾所所长余爱玲讲座,主题为:“病毒与艾滋病”

(一)毒品形式

据内部资料反映:全球毒情毒品持续泛滥,全球有70亿人,有2.5万人参与吸毒,每年有20万人由于毒品死亡,1000万人丧失劳动能力,境外毒品对我国的危害严重,呈现“多头入境,四面包抄”的趋势,我国毒品滥用问题持续蔓延,其中,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有1400万人以上在吸毒,全国3000多县区,都发现吸毒人员存在,我省毒品依然严峻,吸毒人员保守计算在10万人以上,年龄最小为12岁,贩毒很突出,去年破获贩毒事件3000多项,抓获毒贩4000多人,今年截至9月,缴获毒品300多公斤,占全国6%,去年于九州焚烧986公斤,我省毒品严重地区有康乐县、广河县、东乡县、七里河区。我省仍然是全国贩毒、吸毒的重灾区,我校校本部和康乐校区又处于全省贩毒、吸毒重灾区(康乐县、七里河区),禁毒工作任重道远。

(二)毒品的预防教育

随着毒品形式的日益蔓延,毒品预防刻不容缓,张毅科长从毒品起源,讲到建国后的禁毒工作。其主要有:

1.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 政务院发布《关于严禁鸦片烟毒 的通令》

毛泽东同志批示:打下毒贩威风,是更能教育人民的事情。

2.199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禁毒的决定》

邓小平指出:开放以后,一些腐朽的东西也跟着进来了,中国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丑恶的现象,如吸毒、如嫖娼、经济犯罪等。要注意很好地抓,坚决取缔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发展。

3.1998年5月至7月,中央政治局七大常委观看全国禁毒展览

江泽民指出:现在不把吸毒、贩毒问题解决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涉及到中华民族兴衰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必须提高到这样高度认识。

4.200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禁毒法》

胡锦涛指出:既要加强禁毒宣传,又要加大打击制毒、贩毒犯罪活动的力度,同时要做好戒毒工作,综合治理,才能把这利国利民的大事办好。

5.2014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中发[2014]6号)

2015年6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接待禁毒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个人,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禁毒工作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从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和防范抓起,让人民群众积极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把禁毒工作作为象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义举善举来做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禁毒工作是事关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禁毒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禁毒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我国面临的禁毒形势依然严峻,禁毒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毒品问题的危害性、深刻认识做好禁毒工作的重要性,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持之以恒把禁毒工作深入开展下去。要强化重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毒品犯罪活动,坚决遏制毒品问题蔓延势头。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统筹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教育、文化等手段,综合采取禁吸、禁贩、禁种、禁制等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发动群众,最大限度减少毒品的社会危害,为保护人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要求,工作意见指出,要把毒品预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平安城市、文明城市(村镇、单位)创建内容,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禁毒氛围。

《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要求要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重点针对青少年等易染毒群体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实现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全覆盖。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毒品预防教育衔接机制,普及家庭防毒知识,强化社区禁毒宣传教育。

(1)启动“6.27”工程

2015年8月18日召开的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国家全面启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以10岁至25岁的青少年为重点、以学校为主要阵地,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构建完善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使青少年禁毒意识明显增强,新滋生吸毒人数明显下降。

2016年1月6日,全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经验交流暨“6·27”工程推进会在云南曲靖召开。国家禁毒委副主任、公安部党委委员、反恐专员刘跃进出席会议并讲话。刘跃进指出,必须把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置于禁毒工作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切实把防范工作做在前头。

(三)毒品基本知识

毒品是指能使人成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包括在治疗中应用的药物,也包括无治疗作用的化合物、天然植物和有机溶剂等。我国宪法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1.毒品分为三代;

(1)第一代为传统毒品,比如鸦片、海洛因等。

(2)第二代为合成毒品,比如病毒,摇头丸等。

(3) 第三代为新精神活性物质(NPS),比如三唑仑、安钠咖等。

新精神活性物质,通称模仿受管制毒品效果,但不受监管的精神活性物质或产品。它是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打着“合法快感”、“研究化学品”、“植物性食品”、“浴盐”等旗号的物质,其毒性、危害性并不亚于传统毒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新精神活性物质很可能将成为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强力冲击第一代毒品(传统毒品)和第二代毒品(合成毒品)。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扩散继续构成挑战,新精神活性物质种类数量(2012年7月为251种物质,2013年12月达348种)明显超过了受国际管制的精神活性物质的种类数量(234种物质)。

中国政府一直比较关注,高度重视:

2001年就对氯胺酮,即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一种,进行了管制;

2010年又将恰特草等十多种新精神活性物质纳入管制。

2015年9月24日,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禁毒办又根据国际新精神活性物质发展变化情况,以及中国禁毒工作的总体方针政策,联合制定了《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增补了11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

由于NPS会导致不可控的兴奋和冲动,极易引发暴力行为、性乱行为,前者会引发对不特定人群的暴力犯罪,后者则会导致性病、艾滋病等的感染传播,因此NPS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

NPS和毒品对人类的伤害别无二致,但是,它最大的危害性表现在其传播过程中往往被伪装为无害、无成瘾性,造成其接触者——尤其是部分青少年丧失警惕,不以毒品为毒品,这才是它最可怕的地方。

(四)成瘾的脑本质与预防

1.成瘾与脑

神经元与神经元连接的地方叫神经键--突触,相互连接的神经元形成神经网络,人脑每秒可形成100万个新连接,人的记忆就储存在突触中,大脑是一个妥协体,成瘾是成瘾物质对大脑的重塑,通过正强化、负强化、使人达到记忆目的,成瘾就是记忆重新修剪突出的过程,从而再起达到重新连接突出的目的,使人无法戒断,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它与文化无关。

成瘾预防分为以下几级预防

(1)一级预防

对象是年轻人

他们没有尝试过毒品,或碰过几次烟酒

(2)二级预防

为已经使用过麻醉品的人们设计

防治使用更危险的麻醉品

防治发展到更危险的使用方式

(3)三级预防

针对成瘾者

治疗策略

对抗、姑息、治人、治心。目的是防治复发

(五)毒品与艾滋病

1981年艾滋病第一次报告5例艾滋病,2016年全球约有367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艾滋病患者达到了2250万人,占总数的2/3多。 东南亚和南亚为150万,东亚地区为79万,北美地区是130万,西欧和中欧是84万,东欧和中亚为150万。 按每年10万人存活总数、新感染、死亡数三个指标,将全球188个国家分成从高到低10个流行水平,中国均排在第八类,属于底流行水平.在我国,2016年检测1.7亿人次,新发现报告124500人,截至2016年底,全国报告存活HIV感染者66.5万。报告全人群感染率为0.05%,感染者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0.1%的省有5个 ,(云南、新疆、广西、四川、重庆)超过1%的县有5个,四川4个、云南1个,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2011年--2015年,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且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

预防艾滋病,首先,安全无性行为;其次,预防血液传播艾滋病;包括远离毒品、勿共用注射器吸毒、美沙酮维持治疗 。艾滋病感染者与病人受法律保护;

1.2004年《传染病防治法》(主席令[2004]第17号)—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2006年《艾滋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457号)—第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2.第四十一条 “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3.“四免一关怀”政策:保护经济困难感染者和病人的就医权益,感染儿童接受教育的权益等。

二、参观省禁毒教育基地

2017年9月21日下午,全省学校第37期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师资培训班全体学员前往省禁毒教育基地,进行为期2小时参观,基地里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各种毒品的样品,比如,麻古、海洛因、冰毒、大麻脂、氯胺酮、可卡因、摇头丸、杜冷丁等,吸毒人员的吸毒工具,包括烟枪、冰壶、吸毒针筒等,毒品原植物,比如,大麻、罂粟花朵、罂粟花果实等。吸毒5年,10年之后,吸毒人员的体征、相貌变化的电子模拟,以及全球毒品的盛产地,比如“金新月”、“黑三角”等,最后由省禁毒教育基地管理员赵静,介绍我省禁毒工作情况。

陈学亨同志结合我省禁毒实际情况,制定了全省禁毒工作三年规划提出“两个凡是”,开展创建“无毒县市区”活动,提出要拿出十倍于打击的力度来做好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进过多年不懈努力,我省禁毒形式保持了总体稳定的良好势头,2000年—2013年全省破获毒品犯罪案件2.7万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9万人,缴获各类毒品2.3万吨;强制隔离监督8.2万多人次,责令社区戒毒1万多人次、社区康复戒毒2.3万多人次,且新滋生吸毒人员从1999年3600人下降到2013年1400人,全省吸毒人员戒毒巩固率从1999年的4%提高到2013年的52.5%。

三、学习交流

在学习期间,通过与各位老师的交流,有学校老师说到,他们学校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是学校开展禁毒教育的优势与特点。为此他们在进行日常禁毒教育的同时,要求老师们,尤其是思品、生物、历史、地理等社会学科教师做到禁毒教育进课堂,上讲台,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不同特点,开展全方位、分层次的渗透教育,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了解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的基本知识及禁毒政策与法律法规,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与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毒品预防教育的科学性,鼓励教师撰写禁毒教育工作总结或经验论文,并在班主任会议上介绍交流。还鼓励教师带着课题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推动学校禁毒教育的科研化发展。

有老师提出,教育学生做到“四个牢记”。牢记什么是毒品,牢记吸毒极易成瘾、极难戒断,牢记吸毒害己、害人、害家、害国,牢记吸毒是违法、贩毒是犯罪。教育学生永远不尝第一口;教育学生慎重交友;教育学生远离治安问题复杂的环境。

四、关于我院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建议

1.我院学生大部分为各州县的学生,在毒品预防安全方面比较欠缺,院地处七里河区,为毒品流通相对严重区域,毒品预防工作,应安排一定课时,由专业老师授课,做好大学生入校后和大学生离校前的毒品预防安全教育工作,让毒品预防教育活工作与课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法制教育相整合,真正使禁毒预防教育工作落实到每一位老师、学生的心中。

2.完善毒品预防教育格局,建立相应的校园毒品预防基地,配置声、像、图等一系列禁毒教学资料和设施。

3.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基本特征的毒品预防教育系统,利用校园网络系统,搭建自主互动的毒品预防教育平台,使资源共享。

4.组织学生听禁毒知识讲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新型毒品的危害性与迷惑性。

5.看一场禁毒电影或教育片,让吸毒人员现身说法,让学生从心理上杜绝沾染毒品。

6.组织学生参观省禁毒教育基地。让学生认识到毒品就在我们身边。

7.组织学生开展禁毒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防毒、禁毒的积极性。

Copyright (C) 2018 betway官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18000338号-2 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浏览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60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