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公安部消防局 罗秀华
消防工作是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任务。做好消防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在消防工作中,学校既是重点部位,又是薄弱环节。我国在校学生近3亿。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学校发生火灾,不但会危及学生生命安全,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对待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
一、充分认识做好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1 . 搞好消防安全工作是保持社会安全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我国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发展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消防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教学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学校消防安全工作事关教师、学生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搞好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于推动和保持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认为,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全局的观念看待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树立信心、确立目标、抓住关键,对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消防工作的整体水平,从而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2. 搞好消防安全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消防工作与生产力发展直接相关,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是新时期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使命。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国消防安全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防范、教育措施不够导致火灾事故频发,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学校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改善消防安全环境,确保健康发展,确保学等教育事业战略目标实现,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急需探索、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的课题。
3.搞好消防安全工作是维护师生员工根本利益,推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搞好学校的消防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寄托,事关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事关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事关党的执政形象和地位。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学校的一切任务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增强广大学生和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的安全感,是学校办学的前提条件,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校确保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消防安全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做好学校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校园和师生生命安全;二是做好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这既是预防校园火灾的治本措施,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学生们懂得重视消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不仅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更是对他人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应尽的义务。
近年来,社会对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公安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开展了包括学校、幼儿园的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专项治理工作,发现并督促整改封堵、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火灾隐患,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又难以整改的责令停产停业、依法取缔或者改变使用性质,有效地改善了学校、幼儿园的消防安全环境。通过连续两年的专项治理,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隐患,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幼儿园的消防安全状况逐步得到改善,火灾事故的起数和未成年人的火灾伤亡人数有所减少。
去年四月,教育部、公安部联合下发通知,对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各地公安消防部门督促学校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
但是,从全国看,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学校消防安全状况依然令人担忧。
二、学校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校对消防安全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学校在重视教学、科研的同时,对消防安全工作没能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将消防安全同教学、科研等工作放到同等重要地位进行综合考核评估,有些工作不落实,有的还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
二是学校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虽然层层签定了责任书,但却束之高阁,没有检查考评,基本流于形式;有的责任书只签定到中层,而没有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身上;有的对履行消防职责情况检查不及时,考评不严格,奖罚不分明;有的甚至没有建立任何消防安全责任制,只由几个保卫人员负责。
三是学生消防知识缺乏,自防自救能力不强。由于学校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不经常、不深入,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有些学校还存在学生经常在宿舍内乱拉乱接电线,违规使用高功率热得快、电炉等电器,深更半夜“秉烛夜读”,等现象,埋下了火灾隐患。许多学生不会使用消防器材,很少掌握消防常识,不懂逃生方法。
四是学生宿舍隐患严重。许多新建学生公寓未经消防部门审核、验收,在消防方面留下许多先天性的火灾隐患;学生用电管理混乱。虽然一些学生宿舍均安装了限电装置,但学生们还有的偷接电线行为,极易引发火灾;为了防止外盗,在窗户、出口上安装铁栅栏,给救火、救援及逃生增加了难度;高校后勤产业化以来,一些投资方建造了体量很大的学生公寓,而在底层裙房出租时又不考虑学生疏散,随意封堵安全通道。
五是一些原有老建筑难以达到消防安全要求。有些学校是百年老校,老建筑多,大多采用木质结构,耐火等级差,楼内消防给水管径小,电气线路老化,增加了火灾危险性。
六是一些学校消防基础设施薄弱。如消防水源缺乏,未按消防规范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消防水池容积不足;消防车道不畅,防火间距不足;乡镇学校校区普遍无室外消火栓。不少学校的消防设施缺乏维护保养,不能完整好用。一些教学楼虽装有消火栓,但不出水,形同虚设。有的学校灭火器选型错误。
七是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不健全,义务消防组织流于形式。一些高校没有健全的消防组织机构,也没有明确的消防专职工作人员,没有建立定期评议消防工作制度。有的重点部位没有相应的消防规章制度,也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有的学校没有成立义务消防组织,大多数义务消防组织缺少紧密联系,几乎不开展任何活动,无法很好地发挥义务消防组织的作用。一些高校没有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有些尽管已经制定,但内容不全,组织松散,针对性不强,也因种种理由不组织演练,预案几乎没有实战价值。
二、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对防火工作的领导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把“预防为主”作为防火工作的重点,把“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学校防火安全工作。从“构建和谐校园”的高度来重视和推进学校的防火安全工作,把防火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仅从组织建设、资源保障、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
(二)健全组织,落实责任
建立定期检查评议制度,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网络,认真履行消防工作职责。要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加强防火安全组织建设,逐级落实防火工作责任是做好学校防火工作的关键。学校要建立由校领导挂帅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火安全工作网络,形成上下互动、运作高效的防火安全工作机制。在学校防火工作的总体部署中,要突出抓防火安全岗位责任制的落实。以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个层次、各个单位直到每间宿舍、每个实验室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以及他们的工作职责。要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制定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重点加强管理和监督。严格落实逐级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办法,运用法制、纪律和监督检查等手段,不断强化师生员工特别是单位主要领导的防火责任意识,使师生员工增强责任观念,将维护防火安全变成自觉行为。保卫部门要实行警区责任制,将每个区域的防火监督、检查责任落实到人。积极开展“群防群治”,鼓励师生员工参与防火管理工作,增强师生员工的参与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重点单位要组织建立义务消防队,在有效提高本单位自防自救能力的同时,也成为学校专职防火管理部门的重要辅助力量。
(三)建章立制,依法管理
贯彻消防法规,建立健全防火工作规章制度,不仅是做好学校防火工作的基础,也是实施依法治校方略的基本要求。要在建立防火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上下工夫。务必要加强和完善学校防火安全制度建设,并加强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的,要抓紧制定;已建立起各项规章制度的,要针对工作中新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修订,不断完善。要依据消防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防火安全管理制度,使学校防火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达到严谨、规范的管理标准。要针对防范重点,特别是学生宿舍、教学楼、实验室等重点部位制定防火安全管理规定、防火安全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使防火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保证防火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制度建设方面,要严格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坚决用制度来管理人、约束人,真正使之成为推动防火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武器。学校要定期组织检查下属各单位消防工作及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各级的消防工作积极性。学校要重视防火专业队伍的素质建设。每年要分期分批地让从事防火工作的专业人员参加学习和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懂业务、会宣传、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四)积极整改火灾隐患
整改火灾隐患是学校防火工作中最艰巨任务。为了从根本上杜绝火灾和减小火灾危害,彻底消除各种致灾因素,学校及下属各单位应以学生宿舍、食堂、礼堂、图书阅览室、网络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经常组织开展防火检查,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整改火灾隐患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学校的经济状况一般都比较紧张。对学校发展和保障安全之间关系的认识上,学校领导态度要非常明确,保证整改经费的足额投入,努力消除隐患、确保学校稳步发展。
(五)加大投入,完善消防基础设施。
各高校应不断加大消防投入力度,杜绝新隐患的产生。
一要保证日常消防经费,确保消防宣传、检查、奖惩以及消防器材购置维修的基本开支。
二要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费用,经常检测、保养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安全疏散通道、应急照明和指示标志等消防设施,使其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充分发挥建筑消防设施的作用。
三要保证新建、改建项目消防设施的建设经费,不得因任何理由,减少或砍掉消防设施。同时,各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和管理优势,在一些建筑消防设施的建设、管理中,可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其予以改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设施的效能。要依托后勤保障社会化,采取由后勤集团出资、管理、维护的方法,不断改进和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
同时,有关高校要利用资金知识人才密集优势,继续探索研究新型防护窗栏和新型紧急情况下安全出口门的问题,努力解决防火和防盗的矛盾。
(六)大力发展义务消防组织,加强灭火疏散演练,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火灾具有偶发性、突发性的特点,因此,在积极做好火灾预防的同时,还应增强抵御火灾的能力。一是要具备较好的消防基础设施,二是要具备善于运用这些设施来自防自救的能力。作为高校,要充分利用青年学生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义务消防组织,经常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灭火疏散演练,使师生们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程序和技能,切实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校内应以学院、系、楼等为单位,建立义务消防队,并组织开展消防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各重点部位及人员密集场所要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并进行演练,所有人员要熟悉预案,牢记自己在紧急状态下的职责。学校也要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侧重点应是如何加强指挥和协调各义务消防组织间的联系,以尽快处置突发事故,要加强对校警队的消防训练,把他们培养成为灭火救灾的骨干,一旦失火,能迅速出动,指挥和带领义务消防队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自防自救,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危害。
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校园可视监控网络等先进科技优势,积极发挥校园“110”昼夜快速反应能力,建立应对突发火灾的联动机制,做到沟通及时、反应灵敏、动作迅速。
(七)建立学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据悉,教育部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制定了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适用范围不仅限于高校,也包括中小学等各级各类学校。对火灾事故处理办法,也制定了几条具体措施。
其中应急反应措施有5条。
(1)学校突发火灾事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组织人员疏散和自救工作,同时,要在第一时间内向当地公安消防119指挥中心(室)报警。学校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组织教职员工开展救人和灭火工作,并在消防队伍到现场后,主动提供有关信息,配合消防队伍组织救人和灭火抢险工作。
(2)采取诸如切断煤气等紧急安全措施,避免继发性危害。
(3)抢救伤病员,配合有关医疗部门和医疗机构妥善安置伤病员。
(4)解决好学生等受灾人员的安居问题。
(5)及时采取人员疏散、封锁现场、转移重要财物等必要措施,确保人员、财产的安全。
善后恢复措施有5条:
(1)做好事故中受伤人员的医疗、救助工作,对在事故中死亡人员进行人道主义抚恤和补偿或赔偿,对受害者家属进行慰问,对有各种保险的伤亡人员要帮助联系保险公司赔付。
(2)及时查明事故原因,严格信息发布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稳定校园秩序,疏导师生情绪,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
(3)全面检查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查安全管理漏洞,对安全隐患及时补救、防范,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4)总结经验教训。要引以为鉴,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因玩忽职守、渎职等原因而导致事故发生,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5)配合公安消防等部门,作好事故案件侦破调查工作。
(八)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消防宣传教育
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与我国消防教育体系滞后、公民消防安全素质不高、火灾防御能力不强的反差日益突出,消防工作形势仍比较严竣。05年全年共发生火灾235941起,死亡2496人,受伤2506人,直接财产损失13.6亿元。这其中70%的火灾原因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公民消防知识缺乏、消防意识淡薄、消防法制观念不强的现实,迫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消防知识教育问题”。去年由国家统计局和公安部消防局联合组织了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民消防安全素质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有近四成的中、小学校没有进行过消防安全教育。40%的学生有玩火的经历,49%的学生不清楚消防队灭火是否收费,51.8%的学生还未掌握消防灭火常识, 有70%的学生不经常关注超市等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出口和消防设施情况,36.88%的学生表示知道学校社团、院系在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前“经常”向每位参加者介绍消防安全知识。有1/3的学生对火灾危害性认识不足。在住校学生中,针对所在寝室的环境,有37.01%的学生“没想过”火场逃生计划和物资准备。如果寝室刚刚着火,有24.83%的学生“根本没考虑”如何去扑灭。由此说明对青少年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加强对全校师生员工的消防宣传教育,不仅是全面贯彻落实消防方针,强化防火意识的需要,而且也是学校防火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环节。要树立“消防工作宣传系于一半”的理念,结合学校特点,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有特色的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一是结合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加大对消防法规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把贯彻消防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安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师生员工维护学校防火安全的自觉性;
二是坚持普遍教育和重点教育、经常性教育和季节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除了新生入学、春防冬防、节假日宣传教育外,学校还定期对校内各单位的防火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岗位安全员、重点工种人员、消防控制室人员进行消防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定期组织灭火、疏散逃生演练,让师生员工掌握扑救初起火灾、火场逃生和自防自救的技能。
三是从大学生特点出发,结合校园文化,开展了贴近生活、注重实效、丰富多彩的防火宣传活动。组织和引导学生,以消防“知识竞赛”、“专题讨论”、“技能大赛”、“主题晚会”、“百题问答”等形式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四是针对在防火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身边案例进行教育。对平时因防火意识淡薄,缺乏安全防火基本知识,疏忽大意而不注意做好防火安全工作,违章行为导致的火灾事故,及时召开现场会,现场剖析,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达到教育目的。
(九)把学校消防安全教育推向纵深,让消防知识走进课堂。
积极推动学校要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正常教学内容,对消防安全教育的内容、课时、教材、师资、方式、效果都应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形成系统的、规范的消防安全教育机制,达到各级各类学校都能够按照要求主动地、独立地、持久地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教育。要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学校消防安全教育达标争优的考核内容。
学校要担负起吸引广大学生走进消防、亲身体验消防、自觉接受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的重任,为全面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学校消防安全教育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层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一是在幼儿园推行消防安全启蒙教育。主要教育幼儿不玩火、不乱动电气燃气开关、识别简单的消防标志等内容,利用消防儿歌、火灾故事、逃生游戏、消防图画,使幼儿对火灾的危害有初步认识。
二是在中小学校突出消防知识和技能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掌握了解消防安全常识和报火警、逃生自救基本技能,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消防安全行为习惯。教育的内容要适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能力,教育的形式要采取中小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形式。可采用组织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消防故事会、演讲比赛、消防书法绘画摄影比赛,组织消防夏令营、少年警校,开展争获雏鹰奖章“消防章”活动,参观消防博物馆、教育馆、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消防队站,参加消防模拟设施训练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消防安全教育当中来。各学校可聘请消防部队专业人员做校外辅导员,进行消防法律法规知识宣讲释义;还可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消防安全检查,组织假日消防活动小队开展消防宣传活动等消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掌握更全面的消防安全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让消防安全教育伴随着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三是在大学校园开展高层次的消防安全教育,重点培养大学生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和社会意识,提高防火灭火能力。通过组建义务消防队等组织,参与学校及社会的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宣传、消防训练和消防检查;通过必要的社会消防活动,加强消防安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强化消防意识,更加了解消防、关心消防、重视消防。把学生消防知识技能教育作为学生素质、能力教育的组成部分,与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消防知识、预防火灾事故的自觉性。在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的形式上,除了采取组织开展消防运动会、消防有奖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播放宣传片、组织参观消防站、进行灭火和逃生自救演练等多种形式,还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展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如在校内刊物、互联网页、闭路电视、校内宣传栏等媒介开辟消防宣传栏目和消防论坛,发动学生对校园的消防安全问题展开讨论,建言献策;对违章违规行为进行监督曝光和发表评论,把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积极参与维护消防安全提高到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生命、维护国家稳定的高度认识,在校园形成以讲消防安全为荣、违反消防安全为耻的强势氛围。对大学生中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还要注重发挥学生会和学生党、团组织的作用,调动和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可以组织学生义务消防队、学生消防协会、安全巡逻督导队等,开展创建消防安全班级、安全宿舍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们对待消防安全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在校内的主要路口,建设大型户外消防公益广告宣传牌或多处小型固定宣传板牌。有条件的高校,要建设消防教育室,配备音像器材,经常播放消防知识和火灾案例;布置消防安全图板,组织学生观看;摆放火灾隐患实物、火灾事故残骸等,从直观上震憾和教育师生,建立稳固的消防教育基地。通过反复地、立体式地宣传教育,持续不断地将消防宣传工作引向深入,把消防法规、科学知识和技能送到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手中,使广大师生切实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做好消防工作的自觉性,从根本上减少火灾隐患的产生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对学校下属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重点岗位工作人员、消防专兼职管理人员等应加强消防培训教育,培养一批消防工作骨干,带领所属单位切实搞好消防安全。
(十一)逐步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消防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学生占整个国家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遍布整个社会、每个家庭,他们的消防安全素质水平的高低事关祖国未来全民族消防安全素质的状况,并将关系到我国未来消防事业发展的方向。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消防安全素质,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只是学校的责任,也不能只靠学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参与,齐抓共管。
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形成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公安消防部门、社会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格局。
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消防法》的具体内容,把学校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做出明确规定和要求,并从上至下成立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的指导和督查。。政府要制订青少年消防安全教育的方针、政策、原则和义务;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消防安全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审定课程设置、组织编写有关消防安全教育的教材、培养消防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筹措消防安全教育专项经费; 社会新闻、宣传、文化等有关部门及工、青、妇等社会团体要把青少消防安全教育做为己任,利用电影、电视、广播、报纸、刊物、网络以及文艺等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消防安全科普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消防站、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增加一些参与性、体验性强的消防安全教育的项目,让学生学到更多、更实用的消防安全知识; 家庭是学生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家长要担负起教育和引导孩子遵守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学习消防安全知识、自觉维护社会公共消防安全的职责。真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齐抓共管的局面。 相信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青少年的消防安全教育必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的消防安全素质及全社会的消防安全素质必将得到明显提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坚实的一步。
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