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平,工学博士,副教授,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甘肃省职业教育曾在平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总工委委员,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钢结构学术委员会委委员。2019年入选中西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赴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访问学习,2022年荣获第四届“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杰出工程师”荣誉称号。荣获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主持(或参与)省、厅级纵向科研项目15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4篇(其中三篇被EI收录,一篇被SC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参编甘肃省地方标准1部,参编教材5部。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曾在平同志深耕教育事业14个年头,始终坚守着“为人师表、不负韶华”教育初心,坚定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将一线教学工作视为大学教师的基本功和第一生命线。春来秋去,立定三尺讲台,将平凡的教学工作演绎出不平凡的成绩,一本本专业书籍反复研读,密密麻麻的注解着新的体悟和感受,专业课程不在是枯燥乏味的灌输,而是十多年的深刻积淀后的返璞归真、朴实无华;他传道授业,更是启智润心,他与学生交心,为每位学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助力着一代代的学子茁壮成长,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他秉承仁爱之心,努力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浸润学生的心田,培养出更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科创引领,潜心筑梦
曾在平同志始终坚持“教学引领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理念,积极实施教育创新与改革,科研与教学齐头并进。通过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学术会议,他不仅保持了对专业领域最新研究动态的敏感性,还鼓励团队成员一同追求科研卓越。他带领团队积极争取教研科研项目,凝聚教师创新团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打造了一支创新协作、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为学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绩斐然,他先后主持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基于BIM工作室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专业方向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A-191),已结项。主持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冻融循环作用下钢管混凝土结构粘结滑移力学分析及试验研究》(项目编号:2020A-235),已结项并在科技厅进行成果登记;主持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高校与职业院校课题《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S[2018]GHBGZ067),已结项,并被评定为优秀;主持甘肃省高校青年博士支持项目《遭受冻融损伤后钢管约束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研究》(项目编号:2023QB-104),主持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劳动教育、专业教育协同教学模式研究—以建筑工程检测技术课程教研改革为例》(项目编号:2022gszyjy-26);主持betway官网
科研项目《新型装配式边框架梁柱刚性干连接节点受力性能研究》,已结题。
在主持开展项目的同时,指导团队成员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团队先后立项省厅级项目15项,组织团队精心进行项目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篇,EI收录4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获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团队获批甘肃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通过工作室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激活教师发展内驱力,凝智聚力,共同探索,追求卓越,使工作室成为研究基地、成长平台、辐射中心。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可实现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目标。他积极组织教学团队教师参与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针对结构课程理论较强特点,他积极开展教学方式改革,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先后带领学生参加甘肃省结构设计大赛,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土木工程无损检测”赛项,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他亲自参加了各项赛事的教师组比赛。先后获得2023年“中银杯”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教师组一等奖,2021年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021年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土木工程无损检测”赛项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甘肃省第三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和本科院校学生同场竞技,取得第7名的好成绩,荣获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甘肃省技能大赛,先后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省分赛获铜奖,指导学生参加七里河区2023年“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新锐创客”选拔赛中荣获三等奖。
校企融合,共创共赢
校企深度融合对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校企深度融合是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才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是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应然选择。为更好的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他多次受邀参加企业培训,和企业进行深度交流,今年他入选参加甘肃省高校科技成果校企对接暨青年博士教师“入企入园”行动,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第一视角深入理解和体会项目一线的真实状况,更好的了解了当下企业的人才诉求和需求,及时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协同培养社会需要、企业期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共创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