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正文
学院OA办公系统| VPN入口| 一站式服务大厅
|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正文
学院公告 学院动态 媒体聚焦 校报电子版 校友风采

2006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形势报告

日期:2007-07-02 来源: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究竟如何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新华社记者今天就此专门采访了国家统计局负责人。(加大奥运底仓等待十倍回报)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问:从总体上看,您是如何评价今年一季度经济发展的?

答: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内在活力明显增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7%,各类经济主体都很活跃,民间资本进一步激活,消费者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稳步上升。(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第二,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4.2%;财政收入增长3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9.8%和9.2%,分别加快1.4和1.7个百分点。

第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市场商品供应充足。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7%,住房、汽车、通信等消费热点商品的销售继续快速增长。市场600种重要商品供应无一短缺。

第四,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一季度,进出口增长38.2%,其中出口增长34.1%,明显好于预期;进口增长42.3%。外贸虽出现84亿美元逆差,但我国有充足的外汇支付能力,多进口一些国内建设急需的物资,可以改善国内供求关系。而且,由于我国加工贸易所占份额较高,不可能出现长时间的外贸逆差。外商继续看好中国,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和实际使用金额同比分别增长49.2%和7.5%。

第五,消费价格上涨比较温和,继续处于可控范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回顾这几年市场物价变动情况,1997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1998--1999年分别下降0.8%、1.4%,2000--2001年分别上涨0.4%、0.7%,2002年下降0.8%,2003年上涨1.2%,今年一季度的涨幅与1997年水平基本相当。

第六,农民积极性明显提高,农业生产出现好势头。今年以来,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等关于"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以及市场价格导向的作用,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上升。农业投入力度加大,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继续较快发展,畜牧业、水产业也保持稳定增长,农业生产出现了近几年来少有的好形势。

第七,资本市场趋向活跃,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减轻。今年以来,股票指数明显回升,成交量扩大。由于近期美元稳中略升、我国外贸出现逆差和物价有所上涨,减轻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家关于人民币的汇率政策非常明确,那些寄希望于人民币升值而炒汇的人必将无功而返。

从以上七个方面看,我们可以有充分的理由说,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上确实是好的,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和最基本的方面。好形势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科学调控的结果;是多年以来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也是各方面积极工作、经济增长内在活力增强、国际经济环境趋好的反映,应当十分地珍惜。

问: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在充分肯定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们决不能回避矛盾。当前经济生活中除了长期存在的"三农"和就业等问题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值得关注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特别是一些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相当严重;信贷投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带来重要原材料、能源及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加剧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增大。这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的。

关于固定资产投资

问:为什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这么快?

答: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确实很高。首先应该看到这种高增长有其客观原因:一是我国正处在城镇化、重化工业加快发展的历史时期,投资需求大有一定必然性。二是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国外一些加工工业正向我国转移。三是前些年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投资提供了有利的基础环境,前几年规划储备的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四是因"瓶颈"制约的市场信号使重要原材料、电力和基础设施等行业投资明显加大。五是由于人们对宏观调控的预期加快了投资进度。另外,一季度投资品价格上涨较多,扣除这个因素后,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33%。

投资快速增长,除了上面所说的客观因素外,与各地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比较高也是分不开的。问题在于一些地方领导没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没有摆脱简单扩张的思路,一谈发展就是搞征地拆迁、办开发区、上项目、铺摊子,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却又缺乏投资的风险意识。而且大家一哄而上,建设摊子铺得太大。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这么快之所以成为可能,很重要的因素是一些地方政府靠经营土地筹集了资金,大搞市政建设等;一些企业用相对低的成本获得土地,又以土地去抵押贷款;银根又一度比较宽松,这都成了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实现投资扩张的重要条件。

问:对投资增长过快有何评价?

答: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带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的重要手段。但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投资结构本身不合理。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75.8%(其中钢铁、水泥行业投资分别增长107.2%和101.4%,电解铝的投资也达到39.3%),而第一产业投资只增长0.4%,第三产业(包括房地产)投资增长37.7%。二是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如此发展下去,势必大大超出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带来重要原材料和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使经济运行绷得过紧,也加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带动重工业增长速度过快。而这些因素反过来又拉动了相关领域的投资,进一步推动整个投资规模的扩张。投资与重工业之间的这种循环,与社会消费脱节,就可能造成经济结构的扭曲,出现投资与消费的失衡、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失衡、工业与农业的失衡。而投资扩张的连带效应很容易形成投资"泡沫"。一旦"泡沫"破裂,生产资料的供给能力就会出现过剩,经济就将从"大起"转向"大落",从"通胀"转变为"通缩"。这样的发展模式终将是难以为继的。

关于物价形势

问:一季度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2.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1%,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4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85.7%(其中粮食上涨20.7%,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4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48个百分点。这两项共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88个百分点。而除此以外的其他消费品价格有涨有落,影响价格总水平略有下降。

问:您认为今年会不会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答:从物价变动态势看,目前仍处在温和上涨的阶段,但确实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第一,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3%,其中,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分别上涨23.5%和20.5%;第二,粮食价格涨幅也比较大;第三,前一段货币信贷投放增长过快的滞后压力也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因此,对发生通货膨胀的危险性绝不能掉以轻心。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影响市场物价的其他一些重要因素:一是我国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粮价上涨也只是恢复到1996年水平,随着粮食生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完全可以保证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4月份以来,许多地方粮食价格涨势趋缓,有的品种还稳中有降。这说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措施使人们对粮食市场的供求预期已经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保持粮价的合理水平也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二是工业消费品供过于求的格局没有改变,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产品的传导相当困难。三是服务类价格上涨政府是可直接调控的。四是随着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必将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当然,物价上涨,特别是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是会产生一定影响的。对此,各级政府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帮助低收入居民保持正常的生活水平。

关于宏观调控

问:国内外有些人在议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答: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经济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西方经济理论和发展模式来衡量和判断中国的经济发展。就拿当前来看,我国经济增长虽然较快,但农业和服务业增长还偏慢,财政支出也基本合理,资本市场基本平稳,消费增长和物价上涨基本是正常的,而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的投资确实增长过快,带动了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多和某些重工业行业增长过快。我们不主张用过热与否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态势,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大家不必把主要精力放到中国

Copyright (C) 2018 betway官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18000338号-2 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浏览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60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