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以各种方式在全国高校内普遍展开。为全面彻底的贯彻教育部下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我院在对学生心理教育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从2004年开始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专门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机构,由5名老师负责这项工作,同时学院还在学生处配备17名专职政治辅导员,负责管理学生和配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专高新生中开设了心理学健康教育课。目的是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知识,游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疏通心理瘀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使他们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为社会服务。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我院现状,有针对性地讲述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协调适应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预防和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由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解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突出重点,注重一些心理健康基本概念的理解,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在讲授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为依据进行讲解。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心理测试、行为训练、游戏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等。深受学生的欢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1、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体系,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和健全由主管校领导任组长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有关资源统一领导、建设和管理;建立和完善课程、咨询、活动、网络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载体,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联络员和专职心理咨询员队伍,形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通过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跟踪和控制,做到心中有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建立一个宿舍、年级、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网络管理体系。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都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做到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提高干预和控制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声势浩大地开展“5·25中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利用咨询、讲座、文娱、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健康的心态,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和善待心理问题。
4、每学年末组织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的任课教师以及全院政治辅导员进行交流研讨。
1、形成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把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学校每年新生入学都要做一次心理健康筛选,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对于进入库里的学生或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应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2、建立学生心理互助机制。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如帮助学生建立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支持学生开设心理互助热线等。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倡导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要让老师和大学生都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