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场地达标,体育设施完备,可以满足体育教学、专项体育训练、课外体育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的需要。学院建有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地一个,建有近9000平方米现代化体育馆,建有健身广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共22个。目前学院各类体育运动器材共计1350件套,价值58万多元。体育运动设施齐全,体育器材可满足教学和学生课余锻炼的要求。
学院高度重视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实验室的建设与学校定位及学生培养目标相适应,与学科专业发展、课程建设相适应。建立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实习教学体系和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践教学环境。
校内建有的实习实训场地20000多平方米,建有总面积2450平方米的实习实训室;建有土力学基础实验室、建材实验室等9个实验室,总面积达1340平方米;建有总面积达1750平方米的多媒体实践教学电教中心;建有总面积达1351平方米的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院技能培训鉴定所可进行测量工、制图员、砌筑工、混凝土工等9个工种的初、中、高级培训鉴定;学院设计院、监理公司、环境检测公司积极为学生实习提供场地和资源;
学院充分挖掘现有校内建筑资源,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考虑服务教学需要,将教学楼、供暖中心、体育馆、校园道路建成学生认识实习的重要场所。如体育馆内钢结构采用钢球连接,校园道路增加测量标识;对体育馆、教学楼、锅炉房等设施进行相应的改造,制作相应施工工艺流程图、新材料展示图、管道电器运行图,减少设施设备的外包,明确设备设施的标识,这些建筑设施成为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和认识实习的重要场所。
我院根据专业设置选择技术力量雄厚,设备优良、条件优越的施工、设计、研究、监理等60个企业签订协议书,共建校外实训基地60个,实习实训点达200多个,每年可解决1000多人次的实习实训,这些校外实训基地对我院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院已招生所有专业的单项训练、综合实训、顶岗实习,都可以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我院的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满足了全院各专业的实习实训要求。
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各专业制定了实训、实习任务书,确定带队教师、指导教师职责,加强学生实训期间的考核和安全教育,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实训提供方便,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55、我院职业资格培训和岗位技能鉴定取得了哪些成绩?
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筹建工作,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建成了包括测量、绘图、砌筑、钢筋等9个技能训练室,建立38名技能岗位考评员队伍。经过努力,已完成了职业技能鉴定所建设工作,学院现被批准为国家第81职业技能鉴定所,可对砌筑工、测量工等9个工种的初、中、高级工进行培训与鉴定,为学生技能培训鉴定和开展社会服务打下了基础。
56、我院如何把握专业定位,加强精品专业建设,优化教学计划?
我院确立了建筑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四个院级精品专业。经过立项以来的建设,结合我院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四个精品专业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于2008年7月通过了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评估,获得了“betway官网 精品专业”称号。同时,全院以精品专业建设带动和促进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学院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整合课程结构。四个精品专业的主干课程《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施工技术》、《道路勘测设计》、《建筑力学》、《水处理工程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计算机应用基础》建成校级精品课程,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推动精品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有力推动了我院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58、我院如何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加快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几年来,学院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置相关课程,重组专业课程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发展需要为依据,更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增加实践课课时比例,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接近1:1,促进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各系对涉及的各专业,结合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市场需求,紧密围绕增强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合并、新建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整合。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计划中,将以往的《建筑施工组织》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整合为《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将以往的《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课程整合为《建筑力学与结构》;城镇规划专业教学计划中,将以往的《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课程整合为《建筑力学与结构》,将以往的《建筑制图》和《房屋建筑学》课程整合为《建筑制图与构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钢结构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根据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市场需求,在各自专业教学计划中增开了相应的《建筑施工技术资料》等针对性、应用性强的课程。各专业通过课程整合、优化,更加突出了“必需、够用、适度”的原则。
在校内课堂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能力的培养,融传输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改革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都制定出系统的实训大纲和实训计划,并列入考核内容,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注重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教学工作,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与现场教学、课堂多媒体实践教学、实验实习紧密结合,采取施工现场、情景教学、项目法教学、案例分析、仿真模拟等方式,将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突出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适应人事部和建设部职业资格的考试要求,我院以行业准入门槛为标准,加大了课程体系改革的步伐。课程内容基本反映了现行施工技术标准规范的需要,基本满足了职业岗位资格考试的要求。
近年来,建筑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为保证学生工作时能紧跟时代的需要,增加了《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加强对施工质量验收新标准、新项目管理规范和新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讲授,同时充分考虑建设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的不平衡性,课程讲授中采取新旧兼顾,保证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学有所用、所学能用。
59、我院如何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学院实践教学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领导重视实践教学,成立了实习实训处做为指导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专门机构,指定一名副院长专抓实践教学工作,形成了分管领导和部门具体负责指导组织,系部、相关处室密切配合的实践性教学工作体系;学院制定出台了《实践性教学工作实施意见》、《实践性教学大纲》,统一指导实践性教学,学院实践性教学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我院实践教学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建立健全了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和职业活动的内在规律,以实践活动为主线,设计实践教学课程,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各专业都制定有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实验实训大纲、实验实训指导书、实验实训记录、实验实习报告。各专业严格按照实验实训计划和实验实习大纲组织实施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确保实践教学时间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多数专业技能训练课建立了试题库;并能根据建筑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发展的实际不断更新,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我院每个专业均有综合性实践训练课,学生实训时间累计均在一年以上,实践教学比例约占各专业教学总学时50%左右,实践课程开出率100%。
60、我院如何探索实施项目教学法,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